【課程心得】一談就贏看電影學談判-教父



長期佔據 IMDB 排行榜第二三名,影史上最著名的黑幫電影《教父》,劇中場景及台詞至今仍被許多電影致敬。飾演教父的馬龍白蘭度,在電影裡有許多經典的談判,要管理龐大的黑幫組織,並且各大幫派中佔據一席之地,不僅是比拳頭大,更需要智慧。電影最著名的台詞「 I a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’t refuse.」在劇中出現多次,充分展現教父對於自己謀略的自信。



教父有兩個含義,一個是黑幫的老大,另一個則有宗教的意涵。電影開始的第一幕,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正在接受請託,氣氛凝重、色彩灰暗,辦公室的外頭卻是歡愉的婚禮場景,呈現了強烈的對比。教父對於黑幫大事運籌帷幄,卻也同樣重視家庭,在許多對話裡,都可以顯示出教父對於家庭的重視。

教父開場令人印象深刻,請託者包納薩拉長時間的獨白,充滿情感與憤怒,他願意花任何代價報酬,卻不懂教父真的想要的是什麼,我們都知道欠人情比欠錢還難還,教父要的不過是一個朋友的尊重。



亞里斯多德的說服三要素:人格(ethos)、情感(pathos)、邏輯(logos)。三個要素相輔相成,有人針對 Bryan Stevenson  的TED影片,就這三個比例做了一個分析,得出一個成功演講的三要素比例,然而我們只能說這個比例比較容易說服人,卻不代表每個人同樣適用,每個人重視的事物不盡相同。

舉例來說,當我們傾盡全力為病人治療,但最後卻發現病人最在乎的只有價錢而已。有時候也會遇到不在乎價錢的病人,他們在乎的則是看診的感受,那到底如何說服病人買單呢?

從亞里斯多德的說服三要素來看

人格:牙醫師的信譽、以及我們的個人特質是否被病人所信賴,病人有沒有喜歡我們。

情感:我們是否能同理感的病人的感受,能不能跟病人建立情緒上的連結。

邏輯:針對治療計畫我們會分析論點、說明,並比較利弊,這是我們最傾向使用的說服方式,我們總是試圖以理服人,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是講道理的。



除了馬龍白蘭度以外,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小兒子麥可也讓人印象深刻。看完第一次的時候覺得麥可的感情觀也太糟糕了吧,避難期間看上義大利正妹馬上成親,結果後來正妹被炸死之後,麥可回到美國又和前女友復合,看到這裡心裡一直吶喊,天啊麥可人間蒸發這麼久,對你不聞不問,凱你為什麼要跟他復合。放到現在來看麥可的表現就是個渣男無誤。

不過課後聽師母說,那個複雜的時局,麥可應該也是抱著此生回不到美國的心情來到義大利,當時的時代與環境是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的,聽完師母的分享,有了稍微不一樣的想法。

跟暴躁的大哥桑尼、無能的二哥弗雷多相比,麥可顯得冷靜且機智。麥可在小酒館槍殺對手的一幕是此劇的高潮,也象徵麥可背起家族重擔開始改變,為了大局,麥可最終也成為了一個不擇手段的人。電影最後一幕,麥可關上門,留下凱在門外,兩人儼然已走入不同世界。



為了達到目的,到底可以犧牲什麼,麥可為了成功領導這龐大的黑幫組織,殺掉了敵手與妹夫,雖然總說「This is business, not personal」。卻還是和家庭漸行漸遠。這一切是值得的嗎?我想只有做出選擇的本人才能評斷。老師在課堂中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介紹馬基維利的君王論,馬基維利曾說:「如果不能成功統御一個國家,再好的道德也是文字遊戲。只要結果是好的,用什麼手段並不重要,作為一個領導者,太過濫用仁慈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。

這讓我聯想到最近彰化的普篩事件,鬧得轟轟烈烈,政風處介入調查,我認為如果結果真的是彰化衛生局擅自對無症狀不符資格的人普篩,必然要嚴懲,如果對抗疫情的態度是這樣自作主張,勢必造成更嚴重後果。為了有效抗疫,有些必要之惡還是必須存在的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「每個人都放棄契約自由,而獲取社會自由。」。如果沒有那些強制的規定,我們怎麼會有一個幾乎沒有疫情、不同於全世界的環境呢?



第一次看教父的時候,不習慣教父的慢節奏和陰暗色調,覺得近三小時的電影實在太冗長,不過經過老師一整天的解說,經典場景多不勝數,一直迸出不一樣的想法,聽得意猶未盡,感謝老師與師母為我們帶來一整天的課程,感謝淑萍總監與工作人員一整天的張羅,準備的台南小吃也超級美味,感謝一整天一同奮鬥的隊友。一年一度的電影班總是一再突破,希望明年可以在電影班與《教父2》再會。



留言

熱門文章